【棒球作家蔡鵑如/特稿】
提起舊金山巨人隊,會讓你想到誰?
Barry Bonds,還是他那位了不起的乾爹威利梅斯(Willie Mays)?
其實,巨人隊除了梅斯,除了Bonds父子,還有一個響噹噹的人物,全壘打破五百的威利麥考菲(Willie McCovey)。這個高六尺四的彪形大漢,不只是『另一個威利』而已。
在介紹麥考菲的生平前,先說幾個關於他的小故事。
目睹Bonds一棒把球掃進右外野的舊金山灣裡,已成為太平洋貝爾球場(Pac Bell Park)最令人血脈賁張的時刻。若要解釋球落水的正確位置,那片總是聚集一大堆撈球船隻的水域,在Pac Bell的官方名稱,就是『麥考菲海灣』(McCovey Cove)。因為,他和Bonds一樣是左打者。
很久很久以前,黑人和白人還不能一塊搭公車,一起打棒球的年代,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個叫做Mobile的小鎮裡,黑人小孩以打爛的球、克難的棍棒與手套,在後院空地上消耗過剩的精力。1947年,羅賓遜(Jackie Robinson)打破大聯盟的種族藩籬,成為所有黑人小孩的夢想與希望,『有為者亦若是』的念頭,也在莫比爾黑人孩子心中滋長。
10年後,他們做到了。五年之內,這個棉花田與造船廠交織的南方小鎮,共出了三個名人堂巨星─比利威廉斯(Billy Williams,小熊隊)、大聯盟全壘打王漢克阿倫(Hank Aaron),還有威利麥考菲。巧合的是,阿倫和麥考菲的背號都是44。
1958年,巨人隊從紐約搬到西岸。1962年,他們在加賽中,擊退了同一年遷移到加州的洛杉磯道奇隊,千辛萬苦打進世界大賽,對手是洋基隊。前六場比賽雙方更贏三勝。第七場在燭台球場開戰,進行到九局,洋基隊僅以一比零領先。九局下半巨人隊總算睡醒,兩出局後分佔二三壘,輪到麥考菲上場。洋基隊打算以敬遠政策保送有長打能力的麥考菲,以對付下一棒西佩達(Orlando Cepeda)。但在最後一刻,投手泰瑞(Ralph Terry)卻改變主意,決定和麥考菲一較高下。
在一記界外長打、和一個壞球過後,麥考菲一棒揮出一只直朝右外野方向射出的強勁平飛球。在全場的驚呼聲中,洋基隊二壘手理察遜(Bobby Richardson),卻一個箭步把球撈進手套裡。只要球的路徑稍微偏個一公分,勝負易位,歷史重寫。
1962年的最後一接,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經典,讓麥考菲全美知名,也使巨人隊錯失最接近世界冠軍的一次機會。因為在接下來將近40年,巨人隊只在1989年進軍世界大賽,但那一年,他們碰上史上最強之一的鄰居奧克蘭運動家隊,第三戰賽前,更遇上死傷慘重的舊金山大地震,大賽延後十天才恢復舉行,巨人隊慘遭剃光頭,四戰全敗。
這記決定命運的飛球,也成為漫畫史奴比的作者舒茲(Charles Schulz)的故事素材。花生家族中,蠢真可愛但運氣很背的主角查理布朗,每當很哀怨地錯過良機時,對這一球就特別有感觸。
十年前,一個飄洋過海來台灣尋夢的大個子,先後披上統一和味全隊的制服,希望紅回美國,向他的偶像看齊。
『你的偶像是?』記者七嘴八舌地問。
『威利麥考菲。』門牙缺了一角的艾波,靦腆地笑了。
對大聯盟一知半解的記者們一頭霧水,但拜艾波之賜,我們從此聽說麥考菲這號人物的豐功偉績。不過幾年後,這個夢想成功,連背號都和偶像一樣的大塊頭,不幸墜樓客死異鄉。他才32歲。
1952年,14歲的麥考菲已在老家打半職業隊,他鶴立雞群的6呎4吋身材,讓球探不注意他也難。三年後,巨人隊球探給了麥考菲一張去佛羅里達的車票,參加巨人隊春訓。一開訓,他就把大家嚇壞了。
春訓球場右外野有一排樹,距離大概400呎;麥考菲好幾次把球打穿過那片樹林,大家才開始打聽這個沒人認得的小伙子。外人對麥考菲驚豔不已,頭一次出遠門的他,對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片好奇。雖然身為球員,但麥考菲反而像個觀眾。春訓地有四面緊臨的球場,他常邊比賽,邊瞧隔壁球場打球,為此球隊開會商討對策。最後的結論是,任他去,他總會回神。果然,不多久麥考菲對環境的新鮮感消失,他馬上全心投入比賽。
儘管在小聯盟比現搶眼,但麥考菲的大聯盟之路走得相當辛苦。因為巨人隊一壘手人才過剩,不但有剛拿到1958年新人王的西佩達(O Cepeda),還有才退伍的懷特(B White)。雖然巨人隊把懷特交易掉,但仍無法擺平一壘人手太多的問題,麥考菲春訓後被送回小聯盟。三個月後,一通電話把麥考菲召回大聯盟,因為球隊派西佩達改守三壘,不久再轉戰左外野。
這樣的調度讓西佩達和球迷怨聲載道,而麥考菲除了一壘別無守備專長,成為他隨時可能被下放的致命傷。幸好麥考菲的巨棒立下大功,登上大聯盟的首戰就敲出兩支三壘打,接下來的52場球,他共打出13支全壘打,站穩一壘寶座,在左外野的西佩達依然適應不良。
1960年,麥考菲的第二個球季,他不幸得了許多人染上的『二年級生詛咒』(Sophomore Jinx),打擊率掉到0.238;管理階層的不滿日益增高,經理說麥考菲不能打不能守不會跑,教練批評他打不到左投的球,他上場時間被壓縮。西佩達搶回先發一壘手後,果然恢復往日雄風,麥考菲因此遠走左外野。對麥考菲不再抱持希望的經理,要求隊上賣掉他。但就在他被交易到紅雀隊前,巨人隊大老闆史托漢(Stoneham)卻出馬攔截,因為他認為麥考菲是未經琢磨的璞玉。
1962年,麥考菲在打席只有229次的逆境中,硬是揮出20支全壘打,不但以行動證明老闆的眼光,也把自己帶進此生唯一一次世界大賽。但第七戰、一比零落後、兩出局、二三壘有人、輪到麥考菲打擊…所有棒球場上最戲劇性的元素齊聚一堂時,那支左右命運的強勁平飛球,卻進了洋基隊二壘手理察遜(B Richardson)的手套。這一球未能逆轉歷史,但為麥考菲帶來知名度與前所未有的自信。1963年,他首度打滿整個球季,並與背號同是44號的同鄉漢克阿倫,以44支全壘打在國聯稱王。
經過1964年受傷與父喪的低潮後,麥考菲總算交上好運。次年球季開始不久,西佩達掛病號,麥考菲回到朝思暮想的一壘,從此沒再離開過。他的39支全壘打使巨人隊不再有一壘手過剩的疑慮,在1966年把西佩達賣掉。1967年,麥考菲在費城的康尼馬克球場(Connie Mack Stadium)打出一支飛越右中外野計分板的特大號全壘打,球甚至砸中計分板頂端的大鐘。老選手說,貝比魯斯在世時,也沒打得這麼遠。
1960年代末期,麥考菲登上生涯高峰。接下來兩季,他雙雙蟬聯全壘打王(36與45支)、打點王和長打率王,並在1969年以0.320創生涯打擊率新高,順理成章撈走那年MVP。跨入1970年代,麥考菲仍是打擊區令人生畏的怪物,但當年力挺他的老闆史托漢,卻因財務危機只好賣球員賺錢。鎮隊之寶梅斯在1972年離隊,麥考菲與王牌投手馬利喬(J. Marichal)在次年被交易,麥考菲落腳教士隊,1976年又被轉手到運動家隊,但成績乏善可陳。
自認還有兩把刷子的麥考菲,不干就此高掛球鞋。1977年,他拜託巨人隊再給他一次機會,而這次鳳還巢,麥考菲和當年入隊時一樣,又嚇了大家一跳。一個年近40的歐吉桑居然砍了28支全壘打,在6月30日加入500全壘打俱樂部,並榮獲那年的東山再起球員獎。麥考菲在巨人隊又待了兩個半球季,終於在1980年6月6日,帶著521支全壘打,心滿意足地宣布退休。
1986年1月,麥考菲以81.4%得票率,成為史上第16位首次具備名人堂候選資格、就獲選入堂的巨星。如今麥考菲已不是話題人物,但每回邦斯一棒把球轟進Pac Bell右外野『麥考菲灣』的海裡,在四濺的水花中,為splash hit再加一筆時,就很難讓人忘記,這個曾代表巨人隊左打天王的名字。
威利麥考菲檔案:
1938年1月10日生於奧克拉荷馬州莫比爾
左投左打
身高6呎4吋,210磅
背號44(已被巨人隊退休)
綽號Stretch
1959-1973年,1977-1980年舊金山巨人隊
1974-1976年聖地牙哥教士隊
1976年,奧克蘭運動家隊。
生涯成績
出賽2588場
安打2211
全壘打521
打點1555
得分1229
打率0.270
1959年國聯新人王
1969年國聯MVP 1963、1968、1969全壘打王
1986年以81.4%得票率進入名人堂
【2005/12/28 聯合新聞網】
- Apr 29 Sat 2006 13:34
名人堂球星》巨人傳奇-威利麥考菲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