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球評許昭彥/特稿】
70年與80年代著名王牌救援投手蘇特(Bruce Sutter)等了13年後,終於被選入棒球名人堂。如果從他退休後算起,他整整等了18年,是棒史上等待第二最久的棒球名人,難怪現年53歲的蘇特聽到他入選時不禁哭了。
蘇特在1993年第一次被評選時只得了23.9 %的票數,這次終於獲得76.9 %才被選上。他要等這麼久才被選上的主因,是投票的記者過去對於救援投手不重視,過去總共只選出過三位救援投手入名人堂。
不過蘇特的平生表現紀錄也有缺點,最明顯的是他因手臂受傷在大聯盟僅13年,實際比賽只有10年,32歲時就不能投球。他在大聯盟一共只投了1042又1/3局,早先入選的救援投手名人芬格斯(Rollie Fingers)生涯投了1701局。而今年以64.6 %票數在落選的高塞治(Rich Gossage),也比蘇特投的多,共投了1809局。因此,蘇特雖曾贏得投手賽揚獎,還曾助紅雀贏了世界大賽冠軍,但投票的記者總認為他還不夠資格當名人。
蘇特今年總算被選上的幾個原因,包括現在救援投手較過去被重視了,蘇特10年的比賽成績也是精粹的表現。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,很可能是大家認為他是使得「叉指快速球」(或稱指叉球,split- fingered fastball)在80年代流行的開山始祖。現在大家談到叉指快速球時,常會說蘇特是70年代這個投法的「先驅」(pioneer),或讚美他使得這投法「完美」(perfect)。
美國人形容這投法時最有名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:[蘇特投出叉指球時,飛行很快,但球到本壘時,會突然停止,就像人們看到飛機要降落時,在機場上空停頓了…」,這樣歷歷如繪的形容,就像當今大家看到火箭大投手克萊門斯投出這種球時的情景。
叉指快速球飛到本壘時會降落,是因為這種球投出時不大會旋轉,而且是向前旋轉,不是向後轉,所以會像唾液球突然降落。這是因為這種球是用中指與食指分叉夾球(與兩縫線平行),拇指在球底下握球,靠手腕向下的抽釣動作投出的。
蘇特投這種球是更上一層樓,他能用拇指與第四指將球彈出,這樣的球飛到本壘時就會滾落(tumbling),而且他這種投法的球速也快,這都是因為他的手指很長,所以可說是天賜的技能。因為他能用這種投法投出80哩球速,這也就能變成90哩快速直球的變速球,被人稱作是假的快速直球。加上它又有唾液球會降落的效果,這樣雙重作用使得這種投法變成了蘇特讓對方出局的最厲害武器。
因為蘇特使用這種叉指快速球,該投法從80年代開始流行(就像滑球是從60年代開始)。那時著名的投手摩里斯(Jack Morris)曾說他懷疑貝比魯斯是否能打這種球。這種投法與40與50年代流行的叉球(forkball)不大一樣;叉球是握在比較近手掌處,更不會旋轉,球速也就較慢,更像蝴蝶球,投手手臂的揮轉也不像投叉指球那麼快;叉球也不像蘇特投出的叉指快速球會令人誤認為快速直球。因為這種球飛到本壘時會降落或溜出好球帶,電視比賽球評麥卡伯(Tim McCarver)就說,這是一種會令打擊手誤認壞球為好球的上乘投法。
前巨人隊教練柯壘克(Roger Craig)曾說,投出優越的叉指快速球應是壞球;柯壘克自認為是這種叉指快速球的發明者,還曾經開過一個訓練營,專門教這種投法。球迷對這兩人的看法應會百分之百的同意,因為當這種球飛到本壘時,奇景會出現:球迷明明看到的壞球,打擊手竟然也要揮棒;很顯然的,打者認為那是好球。這樣的景象總是令人驚嘆,也能感到棒球的奇妙。球迷能享受到這樂趣,可說要歸功於蘇特。
【2006/1/12 世界日報】
- Apr 29 Sat 2006 13:37
名人堂球星》蘇特-叉指快速球先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